拜读维拉科技关于机器人相关信息的综合整理,涵盖企业排名、产品类型及资本市场动态:一、中国十大机器人公司(综合类)‌优必选UBTECH)‌聚焦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发,产品覆盖教育、娱乐及服务领域,技术处于行业前沿‌。能效比达2TOPS W!解密边缘AI芯片低功耗设计之法机器人‌中科院旗下企业,工业机器人全品类覆盖,是国产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核心供应商‌。埃斯顿自动化‌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实现控制器、伺服系统、本体一体化自研,加速替代外资品牌‌。遨博机器人(AUBO)协作机器人领域领先者,主打轻量化设计,适用于3C装配、教育等柔性场景‌。埃夫特智能‌国产工业机器人上市第一股,与意大利COMAU深度合作,产品稳定性突出‌。二、细分领域机器人产品‌智能陪伴机器人‌Gowild公子小白‌:情感社交机器人,主打家庭陪伴功能‌。CANBOT爱乐优‌:专注0-12岁儿童心智发育型亲子机器人‌。仿真人机器人目前市场以服务型机器人为主,如家庭保姆机器人(售价10万-16万区间)‌,但高仿真人形机器人仍处研发阶段。水下机器人‌工业级产品多用于深海探测、管道巡检,消费级产品尚未普及。能效比达2TOPS W!解密边缘AI芯片低功耗设计之法资本市场动态‌机器人概念股龙头‌双林股份‌:特斯拉Optimus关节模组核心供应商,订单排至2026年‌。中大力德‌:国产减速器龙头,谐波减速器市占率30%‌。金力永磁‌:稀土永磁材料供应商,受益于机器人电机需求增长‌。行业趋势‌2025年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活跃,但面临商业化落地争议,头部企业加速并购整合‌。四、其他相关机器人视频资源‌:可通过专业科技平台或企业官网(如优必选、新松)获取技术演示与应用案例。价格区间‌:服务型机器人(如保姆机器人)普遍在10万-16万元,男性机器人13万售价属高端定制产品‌。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边缘芯片低功耗设计是其在移动设备、终端等资源受限场景中落地的关键。在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对功耗敏感的应用场景中,低功耗设计直接决定了设备的续航能力、部署成本及用户体验。

为什么边缘AI芯片需要低功耗设计?

从应用场景层面来看,首先是设备供电受限,如手表、无线、可穿戴设备等依赖电池供电,低功耗设计直接决定续航时间。在太阳能、能量收集等自供电系统中,芯片功耗需低于能量收集速率,否则设备无法持续运行。

其二是部署环境苛刻,在工业监测、农业物联网等场景中,设备可能部署在难以更换电池或无法接线的区域。例如,桥梁结构监测传感器需连续工作数年,功耗需低于1mW。功耗过高会导致芯片发热,影响稳定性与寿命。例如,在中,芯片需满足AEC-Q100标准,低功耗设计可减少热应力导致的失效风险。

从技术发展层面来看,首先,能效比(TOPS/W)是核心指标,边缘AI芯片需在有限功耗下提供高算力。例如,F芯片以72W功耗实现144TOPS算力,能效比达2TOPS/W,满足实时性需求。低功耗设计可突破“功耗墙”限制。例如,传统在移动端因功耗过高(>20W)难以应用,而专用边缘AI芯片可将功耗压缩至数百mW级。

其次,散热与封装成本约束,高功耗芯片需配备散热片或风扇,增加体积与成本。例如,桌面GPU功耗可达300W,需主动散热;而边缘设备芯片功耗需控制在5W以内,可采用被动散热。低功耗设计可简化封装要求。例如,采用Chiplet技术的边缘AI芯片通过2.5D封装降低互连功耗,同时减少对散热材料的需求。

边缘AI芯片低功耗设计方法

从硬件架构优化角度来看,如专用加速器NPU、DPU等,设计针对AI运算(如矩阵乘加)的专用电路,提升能效比。例如,Google TPU通过脉动阵列减少通用计算单元的冗余操作。如异构计算架构,结合(控制)、GPU(并行计算)、NPU(AI推理)等模块,按任务类型动态分配计算负载。轻量级任务由CPU处理,复杂模型交由NPU,避免资源浪费。

还有一些创新架构设计方向,如存算一体化,减少数据搬运,在存储单元附近直接完成计算,降低I/O功耗。技术路径实现方面有存内计算、近内存计算。再如事件驱动架构,采用脉冲(SNN)或事件相机传感器,仅在数据变化时触发计算,减少静态功耗。

从与模型优化角度来看,如模型压缩技术,剪枝,移除冗余神经元或权重(稀疏化),降低计算量;量化,将32位浮点模型转为8位整数,减少乘法器和内存访问能耗;知识蒸馏,用大模型训练轻量级学生模型,保持精度同时降低计算需求。
​​
如轻量级网络设计,使用MobileNet(深度可分离卷积)、EfficientNet(复合缩放)等结构,平衡精度与计算量。再如动态推理,在推理过程中设置检查点,若低层已足够准确,则提前终止计算。近似计算,允许非关键计算结果存在误差,简化运算(如低精度浮点、舍入策略)。

从动态角度,DVFS(动态电压频率调节),根据负载实时调整电压和频率,例如在空闲时进入低功耗模式(如C6睡眠状态)。多域划分,将芯片划分为多个电源域,按需开启或关闭(如摄像头模块仅在检测到运动时供电)。自适应功耗策略,结合负载预测(如LSTM预测任务周期),动态调整电源状态。

还有软件与系统协同方面,编译器优化,通过指令级并行(ILP)优化、内存访问合并,减少计算周期和能耗。调度,任务级功耗管理,优先调度低功耗核心处理简单任务,高负载时唤醒高性能核心。应用层策略,唤醒词检测(如Alexa的Always-On模式),仅运行轻量级模型,待检测到关键词后唤醒主模型。

小结:边缘AI芯片低功耗设计是其在真实场景中落地的必要条件,直接决定了设备的可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通过硬件架构、算法优化、制程工艺等多维度协同,边缘AI芯片得以在毫瓦级甚至微瓦级功耗下运行,满足电池供电、实时响应、低成本部署等核心需求。

能效比达2TOPS W!解密边缘AI芯片低功耗设计之法  第1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能效比达2TOPS W!解密边缘AI芯片低功耗设计之法  第2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