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智行上半年智驾报告出炉 累计避险200万次  第1张

这份来自鸿蒙智行的上半年智驾报告数据非常有说服力,清晰地展示了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ADS)的普及程度、用户依赖性和实际价值。我们来解读一下这些关键数据:

累计避险 200 万次 (上半年累计):‌

意义:‌ 这是最核心的安全价值体现。数据表明,鸿蒙智行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真实道路环境中,成功识别并主动干预避免了约200万次潜在的碰撞或危险情况。

解读:‌ 这个数字巨大,直接证明了该技术的‌主动安全能力‌。它有效地充当了驾驶员的“额外眼睛”和“更快反应”,在人为失误、复杂路况或突发状况下保护了驾乘人员和行人车辆的安全。这不仅减少了事故发生的概率,也降低了事故的严重程度。

驾驶总里程 16.7 亿公里(上半年累计):‌

意义:‌ 鸿蒙智行用户在使用其车辆时产生的总行驶里程。

解读:‌

规模验证:‌ 庞大的里程数为“避险200万次”提供了坚实的统计基础。只有在巨大的样本量下,避险数据的统计意义才更可靠。

场景覆盖:‌ 这16.7亿公里涵盖了各种路况(高速、城市、郊区)、时间段和天气条件,说明该系统经历了广泛的测试和实际应用验证。

用户基数与使用强度:‌ 结合人均里程数据,可以侧面反映出鸿蒙智行车型的用户基数和车辆的使用强度都相当可观。

用户活跃度 94.8%:‌

意义:‌ 指使用鸿蒙智行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用户比例极高。

解读:‌

超高渗透率:‌ 接近95%的活跃度意味着几乎所有购买了具备该功能鸿蒙智行车型的用户,都‌实际使用并依赖‌这一功能。这远超很多智能驾驶功能早期的用户接受度。

易用性与实用性:‌ 这么高的活跃度说明这套系统不仅功能强大,而且用户体验良好(启动方便、操作逻辑清晰、提示合理),让用户愿意频繁使用。

用户信任:‌ 用户持续使用本身也体现了对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信任。

成为标配习惯:‌ 它不再是尝鲜功能,而真正融入了用户的日常驾驶习惯,成为默认开启或高频使用的“刚需”配置。

人均智能辅助驾驶里程 460 公里/月:‌

意义:‌ 平均每位活跃用户每个月使用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行驶的里程数。

解读:‌

深度依赖:‌ 这个数字非常高。假设普通车主月均行驶里程在1000-2000公里范围内,那么460公里意味着用户接近一半(甚至更多)的驾驶里程是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协助下完成的。(例如,如果用户月均总里程是1000公里,那么46%的里程使用了智驾;如果月均2000公里,则23%使用了智驾)。

场景覆盖广:‌ 这460公里不可能只在单一场景下完成,必然覆盖了通勤、高速、城市快速路等多种适用场景,表明用户在各种路况下都信任并依赖该系统。

显著减轻疲劳:‌ 长时间驾驶(尤其是高速和拥堵)是疲劳的主要来源。用户在高比例里程中使用辅助驾驶,说明该系统在‌显著减轻驾驶疲劳‌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正是用户认为其是“刚需”的核心原因之一。

核心结论与意义:‌

“刚需”定位成立:‌ 94.8%的超高活跃度和460公里/月的深度使用,强有力地支持了官方“智能辅助驾驶已成出行刚需”的论断。这不是噱头,而是用户用脚投票的选择。

安全价值凸显:‌ 200万次的避险是硬核的安全背书,证明了该技术实际提升了道路安全水平,解决了用户的核心痛点之一 - 安全。

用户体验与信任度高:‌ 超高活跃度和深度使用离不开良好的用户体验和用户对系统建立的信任。

行业领先地位:‌ 无论是用户活跃度、使用深度还是避险数据规模,都表明鸿蒙智行(尤其是在华为ADS加持下)在智能驾驶的用户普及和实际落地效果方面,处于行业非常领先的位置。

推动行业发展:‌ 这样的数据和用户反馈,会进一步加速整个行业对高级别辅助驾驶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普及。

总结:‌

鸿蒙智行这份报告通过扎实的数据,展示了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玩具”,而是真正融入了用户日常驾驶、被广泛接受并深度依赖的核心功能(刚需)。其在提升安全性(避险)、减轻驾驶负担(高活跃度、高人均里程)方面的价值得到了充分验证。这不仅是鸿蒙智行的成就,也是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鸿蒙智行上半年智驾报告出炉 累计避险200万次  第2张

鸿蒙智行上半年智驾报告出炉 累计避险200万次  第3张

具体来看,高速智能辅助驾驶里程11.9亿公里,城区智能辅助驾驶里程4.8亿公里,车位到车位领航辅助使用553万次。

鸿蒙智行上半年智驾报告出炉 累计避险200万次  第4张

通过红绿灯路口次数4亿次,应对别车/加塞次数3.2亿次,城区环岛次数124万次,路口掉头次数336万次。泊车辅助使用次数9938万次,离车泊入使用次数2296万次。

责任编辑: 关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