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读”现象的政策关注主要集中在教育规范管理、招生公平、学历认证三大领域,2025年教育部及地方教育部门通过专项治理、负面清单、学位法修订等政策强化监管,具体如下:
一、基础教育规范管理

违规办学整治
教育部明确将“在校时间过长”“节假日补课”列为红线,河北、江苏等地对违规学校取消评优资格、扣减经费,并约谈地方政府负责人。
2025版负面清单新增“考试安排”“校服采购”等4项内容,严控超标教学、挤占休息时间等行为。
阳光招生专项行动
义务教育阶段严禁“掐尖招生”“暗箱操作”,要求多校划片、均衡编班,特定类型招生需省级审核并公示。
二、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监管
专业设置动态调整
2025年高职专科撤销5427个专业点(如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技术),新增7331个专业点(如无人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引导教育对接产业需求。
学位质量保障
新《学位法》要求留学生学历认证需符合国内标准,严查论文造假、代写等行为,未达标者不予认证。
三、特殊领域专项治理
公安司法类院校专业限制
安徽警官学院仅3个专业(刑事执行、司法警务等)可参加司法系统便捷招录考试,其他专业学生需通过普通公务员考试,入警率差异显著(司法专业70% vs 普通专业8.2%)。
留学生学历认证风险
教育部对海外“野鸡大学”学历加强审查,未通过认证的留学生可能面临就业障碍。
政策工具与执行
追责机制:对违规学校取消荣誉称号、扣减经费,对责任人移送纪检监察机关。
动态监测:建立学位授予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公示撤销专业名单。
全部评论
留言在赶来的路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