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维拉科技关于机器人相关信息的综合整理,涵盖企业排名、产品类型及资本市场动态:一、中国十大机器人公司(综合类)优必选UBTECH)聚焦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发,产品覆盖教育、娱乐及服务领域,技术处于行业前沿。鹏瞰半导体TS-PON Gen2:面向人形机器人的通感控一体全光网芯片机器人中科院旗下企业,工业机器人全品类覆盖,是国产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核心供应商。埃斯顿自动化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实现控制器、伺服系统、本体一体化自研,加速替代外资品牌。遨博机器人(AUBO)协作机器人领域领先者,主打轻量化设计,适用于3C装配、教育等柔性场景。埃夫特智能国产工业机器人上市第一股,与意大利COMAU深度合作,产品稳定性突出。二、细分领域机器人产品智能陪伴机器人Gowild公子小白:情感社交机器人,主打家庭陪伴功能。CANBOT爱乐优:专注0-12岁儿童心智发育型亲子机器人。仿真人机器人目前市场以服务型机器人为主,如家庭保姆机器人(售价10万-16万区间),但高仿真人形机器人仍处研发阶段。水下机器人工业级产品多用于深海探测、管道巡检,消费级产品尚未普及。鹏瞰半导体TS-PON Gen2:面向人形机器人的通感控一体全光网芯片资本市场动态机器人概念股龙头双林股份:特斯拉Optimus关节模组核心供应商,订单排至2026年。中大力德:国产减速器龙头,谐波减速器市占率30%。金力永磁:稀土永磁材料供应商,受益于机器人电机需求增长。行业趋势2025年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活跃,但面临商业化落地争议,头部企业加速并购整合。四、其他相关机器人视频资源:可通过专业科技平台或企业官网(如优必选、新松)获取技术演示与应用案例。价格区间:服务型机器人(如保姆机器人)普遍在10万-16万元,男性机器人13万售价属高端定制产品。
今天,由中国行业协会设计分会、芯原股份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在东莞松山凯悦酒店举行,今年的主题是面向“具身智慧”的创新IC新品推介。在会上,鹏瞰集成电路(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瞰半导体)首席市场营销官江晓峰介绍了公司面向人形机器人的通感控一体全光网芯片TS-PON Gen2。
鹏瞰半导体致力于打造网络和边缘计算和控制的半导体解决方案,为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汽车和F等产业的下一波技术革命提供动力。鹏瞰半导体先进的TS-PON架构SoC为边缘处理的需求量身定制。
江晓峰介绍,TS-PON 是新一代全光纤工业光总线技术,具备高带宽、低功耗、丰富的、抗干扰性强等优势。它突破TSN/核心瓶颈,具备更高实时性、更高可靠性的特点;同时TS-PON 基于无源光网PON,传统方案100M,带宽性能提升100M,低时延提升1000倍以上。低时延的性能对机器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机器人有着越来越多的数据、视觉数据需要实时处理。此外,跟以太网对比,TS-PON 还可以减少机器人内部的线束和重量,实现降本。
江晓峰介绍了TS-PON 基本组网及外设透传框图。中央节点Core是通常来说是跟大脑或者小脑放在一起的,下面有各种各样的Node(节点芯片)。Node可以接入各种各样不同的设备,比如说摄像头数据、Pcle、等,而整张网,实际上把所有不同的接口、协议等,转换为光在上面进行传输,且可以原来的形态传输数据,最后拿到的SoC几乎跟本地是一模一样的。
江晓峰提到,在跟客户对接时发现,越来越多的客户对伺服有不同的需求,有的人可能是需要用来做,有的人可能是用来做。为了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鹏瞰半导体推出了TS-PON Gen2。“这是一颗性能更高的芯片,增加MCU// FPGA的标准接口。这样的话这些设备都可以直接跟我们来进行对接,我们就提供一个灵活的一张光网。”他指出。
在组网方面,机器人应用的组网的要求也是比较特别,除了一个传统的一种分光方式,它可能有菊花链,可能要有环网来组成一张网,甚至可能需要光从混合来进行组网。TS-PON 支持分光,环网,菊花链及多种冗余拓扑。
鹏瞰半导体已经推出了VN111x SoC 、VN211x SoC 两款TS-PON SoC。其中VN211x SoC是鹏瞰半导体正在研发且即将流片的Gen2 TS-PON Node芯片。适用于工业/机器人应用的通用CPU/MCU。VN211x SoC对协议进行了修改,减少对外围器件的依赖性,同时进行降本,增加了SM 4。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回片。该芯片已被鹏瞰半导体的部分机器人客户用于图像传输和等领域。
在机器人内部有很多线缆,内部空间受限,特别是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有着超复杂控制、越来越多传感器接入等等。而鹏瞰半导体的TS-PON解决方案用光纤打通机器人的“任督两脉”。因为一张网上既能够传输高带宽的USB数据,又可以传输控制数据,这些数据在一张网上传输,这也意味着机器人就是一条光纤线束,不仅线束轻了,机器人成本也降低了。
TS-PON Gen2将、感知与控制统一于一张全光网络,是机器人体内的“”的基础设施升级,为构建低延迟、高同步的‘类脑系统’提供了硬件支撑。
全部评论
留言在赶来的路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