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维拉科技关于机器人相关信息的综合整理,涵盖企业排名、产品类型及资本市场动态:一、中国十大机器人公司(综合类)优必选UBTECH)聚焦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发,产品覆盖教育、娱乐及服务领域,技术处于行业前沿。工业机器人行业究竟在卷什么机器人中科院旗下企业,工业机器人全品类覆盖,是国产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核心供应商。埃斯顿自动化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实现控制器、伺服系统、本体一体化自研,加速替代外资品牌。遨博机器人(AUBO)协作机器人领域领先者,主打轻量化设计,适用于3C装配、教育等柔性场景。埃夫特智能国产工业机器人上市第一股,与意大利COMAU深度合作,产品稳定性突出。二、细分领域机器人产品智能陪伴机器人Gowild公子小白:情感社交机器人,主打家庭陪伴功能。CANBOT爱乐优:专注0-12岁儿童心智发育型亲子机器人。仿真人机器人目前市场以服务型机器人为主,如家庭保姆机器人(售价10万-16万区间),但高仿真人形机器人仍处研发阶段。水下机器人工业级产品多用于深海探测、管道巡检,消费级产品尚未普及。工业机器人行业究竟在卷什么资本市场动态机器人概念股龙头双林股份:特斯拉Optimus关节模组核心供应商,订单排至2026年。中大力德:国产减速器龙头,谐波减速器市占率30%。金力永磁:稀土永磁材料供应商,受益于机器人电机需求增长。行业趋势2025年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活跃,但面临商业化落地争议,头部企业加速并购整合。四、其他相关机器人视频资源:可通过专业科技平台或企业官网(如优必选、新松)获取技术演示与应用案例。价格区间:服务型机器人(如保姆机器人)普遍在10万-16万元,男性机器人13万售价属高端定制产品。
2025年开年以来,行业热闹非凡,如同“开了挂”一般。机器人产业链上市公司股价普遍上扬,企业融资案例频现,跨界玩家持续涌入,新产品频频问世......
就新品发布来看,据高工机器人不完全统计,2025年开年以来,约26款相关新品问世,涵盖了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机器人开发与控制平台等多个关键领域。

其中,机器人本体新品有10款,机器人视觉新品有7款,核心零部件产品有6款,工业机器人开发与控制平台新品有3款。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波新品发布潮,不仅是企业之间的“技术秀场”,更是行业发展趋势的风向标,让人不禁好奇:机器人行业究竟在卷什么?
机器人本体:多元化进化中
根据高工机器人梳理,今年以来,发布机器人本体新产品的企业分别为盈连、库卡、海康机器人、埃夫特、配天机器人、珞石机器人、卡诺普、华盛控等。
从新品应用领域来看,10款机器人本体产品可谓百花齐放,涉及打磨机器人、洁净室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焊接机器人、重载机器人、弧焊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等多个品类。
在技术创新方面,机器人本体产品普遍在精度、速度、稳定性等性能指标上实现提升。比如卡诺普推出的弧焊机器人Pro系列,凭借、低误差率、高效能等特点,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焊接质量。
配天机器人的绎焊机器人系统同样在焊接技术上取得突破,其利用计算机3D视觉技术和来自动识别和跟踪焊缝,自动优化焊接参数并规划焊接路径,确保多工件焊接路径最短、能耗最优,无需人工示教和校正,实现焊接过程的全面自动化与智能化。
珞石机器人xMate CR35系列45kg超大负载柔性协作机器人同样表现亮眼,最大负载能力突破45kg,最大工作半径达2246mm,重复定位精度达±0.05mm,绝对精度优于0.5mm,机器人自重150kg,相较工业同类产品降低50%。
华盛控的WSC-GD60 Max码垛机器人,则凭借大模型强大的算力以及深度学习能力,能够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深入剖析,并瞬间生成智能配方,为码垛工作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此外,其还加入了AI语音控制技术,真正做到了人机交互零障碍,实现智能化的跃变。
除了在技术上进行革新,今年新推出的机器人本体产品在应用领域也得以拓展。比如海康机器人关节机器人,覆盖了大部分中小型工件的搬运、装配、焊接、打磨、涂胶等应用场景,以及小型零部件的装配、搬运、拣选、检测等应用场景。
比如埃夫特发布的GR6150系列中空手腕喷涂机器人、GR6100系列偏置手腕喷涂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喷涂汽车整车以及高铁、飞机、船舶等大型工件,以及喷涂汽车车灯、后视镜等小型工件。
另外,埃夫特还基于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打造出可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的机器人解决方案。
高工机器人注意到,在3月20日举办的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5上,拓斯达也展出基于鲲鹏+openEuler打造的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控制平台。该控制平台采用18+16轴毫秒级协同控制技术,支持复杂场景多机联动,通过多模态数据采集与AI训练闭环,实现高精度工业数据实时同步与模型迭代。
机器视觉:开启智能“之眼”
机器视觉作为机器人的“眼睛”,今年以来发布的7款新品,从技术升级到细分领域深耕,都呈现出新的趋势。
根据高工机器人盘点,发布机器视觉相关新品的企业分别为埃科、康士达、思特威、海康机器人、如本科技、迁移科技等,产品涵盖3D相机、机器视觉、机器人视觉等。
其中,3D相机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突破。比如埃科光电推出的光谱共聚焦传感器系列,基于同轴式光谱共聚焦技术开发而成,提供高达30KHz扫描速度、最大测量视野可达10.2mm,X方向分辨率可达1.9um,Z方向重复精度可达50nm,具有高精度、高速度、多功能、无接触在线检测等优势,为、和动力电池等精密制造行业提供卓越检测方案。
再比如迁移科技发布的结构光焊接专用3D相机Epic Eye xel Welding,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焊接工件的三维信息,实现对焊接过程的精确控制。如本科技对RVC-M2600相机进行了最新升级之后,更是兼容了线扫、摆线、面阵三种成像模式功能,只需1台相机,即可覆盖焊接全流程应用,大幅缩减开发、维护和部署成本。
视觉控制器同样在不断升级。比如康士达推出的H10MV系列视觉控制器,基于6/7/8/9代酷睿台式机处理器平台,配备丰富的IO,产品外形简约,结构牢固,功能稳定,是一款为机器视觉、控制类应用而打造的工业主机,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接口及扩展需求,在性能强度和价格成本控制上找到了平衡点。
在细分领域的应用方面,今年发布的机器视觉新产品也正逐步向更加深入和定制化方向发展。以海康机器人为例,其针对医药行业医疗IVD检测推出的智能相机SC2000-MED、SC3000-MED,具备体积更小巧、操作易上手等特点。
核心零部件:灵巧手出圈
据高工机器人观察,在今年以来的这波新品潮中,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也有不少亮点。
以康士达的RK3568器为例,为机器人系统提供了强大的运算和控制能力,保障机器人各部件之间的协同工作更加高效、稳定。
再比如纳博特斯克的齿轮头系列产品,在传动精度和可靠性上有出色表现,能够为机器人的关节运动提供稳定、精确的动力传输,是提升机器人整体性能的关键零部件。
此外,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领的灵巧手新品也格外引人注目。
随着人形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对灵巧手的需求也水涨船高。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分析预测,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0.17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50亿美元,2024-2030年CAGR将超过56%,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将从1.19万台增长至60.57万台。如一台人形机器人配置2只灵巧手,那么其未来的市场容量将足以支撑“灵巧手”发展为较大体量的产业。
从产品层面来看,淳栋触控的Mozart仿生灵巧手、大象机器人myGripper H100、魔法原子MagicHand S01、灵心巧手的Linker Hand灵巧手钛金版T10、T20等,在性能上均有显著改善。比如淳栋触控的Mozart仿生灵巧手,以16自由度拟人化设计、三维触觉、超强负载与高速响应。
从工业自动化到医疗手术,从家庭服务到太空探索,灵巧手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工业领域,灵巧手能够代替人进行复杂、繁琐的装配、检测等作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未来,机器人行业将驶向何方?
回顾2025年开年这一波工业机器人相关新品,不难发现,其都呈现出了技术创新不断、应用领域拓展、性能持续提升等特点。
未来,工业机器人相关新产品无疑将朝着更加智能化、柔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具体来看,在智能化方面,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融合,机器人将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更加智能地完成任务。
柔性化也已成为重要趋势,机器人需要具备更高的柔性化程度,能够快速适应不同产品的生产需求,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无论是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还是个性化定制的需求,柔性生产机器人都将大显身手。
多元化体现在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除了现有的工业、医疗、物流等领域,机器人还将在更多的领域实现深度应用。
可以预见,机器人行业的内卷正逐步向技术和应用领域转移。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选择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疾驰,还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选择向更多的细分领域进行拓展。
全部评论
留言在赶来的路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