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维拉科技关于机器人相关信息的综合整理,涵盖企业排名、产品类型及资本市场动态:一、中国十大机器人公司(综合类)优必选UBTECH)聚焦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发,产品覆盖教育、娱乐及服务领域,技术处于行业前沿。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十大预测机器人中科院旗下企业,工业机器人全品类覆盖,是国产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核心供应商。埃斯顿自动化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实现控制器、伺服系统、本体一体化自研,加速替代外资品牌。遨博机器人(AUBO)协作机器人领域领先者,主打轻量化设计,适用于3C装配、教育等柔性场景。埃夫特智能国产工业机器人上市第一股,与意大利COMAU深度合作,产品稳定性突出。二、细分领域机器人产品智能陪伴机器人Gowild公子小白:情感社交机器人,主打家庭陪伴功能。CANBOT爱乐优:专注0-12岁儿童心智发育型亲子机器人。仿真人机器人目前市场以服务型机器人为主,如家庭保姆机器人(售价10万-16万区间),但高仿真人形机器人仍处研发阶段。水下机器人工业级产品多用于深海探测、管道巡检,消费级产品尚未普及。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十大预测资本市场动态机器人概念股龙头双林股份:特斯拉Optimus关节模组核心供应商,订单排至2026年。中大力德:国产减速器龙头,谐波减速器市占率30%。金力永磁:稀土永磁材料供应商,受益于机器人电机需求增长。行业趋势2025年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活跃,但面临商业化落地争议,头部企业加速并购整合。四、其他相关机器人视频资源:可通过专业科技平台或企业官网(如优必选、新松)获取技术演示与应用案例。价格区间:服务型机器人(如保姆机器人)普遍在10万-16万元,男性机器人13万售价属高端定制产品。
2023年,全球制造业和工业生产疲软,主要国家面临胀和低增长的局面,叠加地缘政治风险,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导致行业整体需求放缓。预计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全年销量约31.6万台,同比增长4%左右。
从需求端角度看,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领域分化加剧。3C电子行业疲软延续,金属制品进入下行周期,食品和医药行业均呈现下滑的趋势,锂电行业处于持续消化库存阶段,增长有所放缓,汽车行业增速亦有所放缓,仅有光伏行业延续高增长态势。其它一般工业鲜有复苏迹象,经济总体复苏动能偏弱,同时工业机器人进出口亦出现双降的局面。

从企业层面来看,内外资企业分化开始加剧。从前三季度业绩增长情况来看,国产头部企业业绩增长均高于外资,其中,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全年销量有望突破2.5万台,跻身中国销量前三,打破传统四大家族的垄断局面,埃夫特前三季度已完成破万台的销量计划。另一方面,从行业整体来看,外资头部企业均面临订单下滑的情况,国产头部企业增长势头强劲,竞争加剧,中腰部以下企业普遍承压,工业机器人行业整体增长动能相对不足。
从细分产品来看,SCARA受3C行业疲软影响较大,需求下滑明显。多关节机器人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行业的需求带动,仍有一定的增长。并联机器人受食品、日化需求收紧的影响,呈现小幅下滑态势。协作机器人受益于核心行业大客户需求的拉动,景气度有所回升,是唯一实现两位数增长的本体产品。

从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领域来看,2023年汽车整车及零部件、3C电子及新能源(锂电+光伏)合计占据近75%的应用份额,三大应用领域的份额进一步提高,三大基本盘的压舱石效应进一步凸显。可以预见的是,是否在以上三大应用领域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中站稳脚跟,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机器人企业的去留。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及一般工业需求收紧的情况下,中腰部以下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应用领域分化和企业分化并行的趋势在机器人行业中将日益明显。
从其他层面来看,工业机器人行业投融资下降,资本撤退,上市收紧等均对机器人企业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行业新增企业数量亦大幅下降,关于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悲歌”与“丧钟”不时响起。
年末之际,回顾2023年,全球主要国家经历了复苏乏力、内需不足、外需不振的严峻形势,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整体实现微增长。分化或是2023年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主基调,国产和外资企业的分化,头部和腰部企业的分化,细分本体产品之间的分化以及下游应用领域的分化将延续至2024年。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通过对2023年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梳理,结合宏观数据和调研数据信息,深度解析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十大预测:
资本层面
1、受人形机器人拉动,资本将更多涌向上游赛道
2024年,随着人形机器人产品的相继推出及技术方案的逐步完善,减速器、、关节模组、电动夹爪、等核心零部件的需求将有望大幅增加,资本或将更多的涌向上游零部件赛道。
2、行业融资额难有大增长,确定性的缺乏叠加上市政策的调整,资本更多流向代表未来趋势和方向的细分产品领域。
产品层面
3、超大负载(200kg及以上)六轴机器人迭代速度加快,国产替代进程进一步加速
国产厂商入局者不断加入,使得超大负载(200kg及以上)六轴机器人向更大负载量迭代加速,应用场景和需求将同时拓宽,大负载领域将形成多元竞争局面,国产厂商份额将进一步提高。
4、协作机器人的边界持续被打破,超大负载协作机器人(负载30kg及以上)产品将增加
协作机器人的高灵活性、安全性以及易用性,将成为机器人拓展其他应用场景的重要载体。随着超大负载协作机器人入局者的增加,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基于成本优势,将替代部分多关节机器人的应用。
5、焊接机器人:2024年弧焊机器人国产化率有望超过50%
焊接机器人的应用受下游行业的周期性影响较大,国内钢结构及船舶订单回暖,带动国产弧焊机器人的需求增长,同时3D视觉在焊接领域的渗透率提升,也将带动免示教焊接机器人在更多非标化场景的应用,预计2024年弧焊机器人国产化率将超过50%。
6、力传感器:力传感器对于机器人的作用日益凸显。
随着人形机器人的火爆,将带动更多厂商加码力传感器的投资,新进厂商不断增加,有望进一步降低成本及拓宽应用场景。从当前竞争格局来看,国产厂商有望在这一领域异军突起。
产业层面
7、“新三样”出口规模快速增长,企业有望加速寻求海外增量市场
一方面,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增速有所放缓以及新能源行业产能逐渐开始结构性过剩,行业进入理性发展期,增量市场的增长预期也将会放缓。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规模高速增长,车企、锂电、光伏行业企业相继出海,对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增加,也将提升工业机器人厂商出海的信心。
8、国产厂商销量断层与分化将加剧,中腰部以下企业或面临洗牌
2023年,国产企业销量突破万台的厂商包括埃斯顿、汇川技术、埃夫特等,其他中腰部厂商销量普遍在5000台以下。预计2024年,在市场订单下滑的态势下,分化与断层现象将更加凸显。对于中小机器人厂商来说,或许将是面临行业整合的一年。
9、跨界入局的巨头厂商将为机器人行业带来新的竞争压力和想象力,轻小负载产品领域将加速洗牌出清。
10、2024年仍充满诸多不确定性,预计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维持在个位数增长速度
2024年,全球制造业将继续面临订单减少、工业产能利用率下降等问题。当前,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过度集中在三大基本盘(汽车及零部件、3C电子、新能源),随着锂电原材料价格持续下探,叠加新能源汽车增速走弱以及光伏行业的结构性产能过剩等不利因素,对工业机器人行业增长的支撑作用将减弱。
2024年,对于工业机器人行业来说,或将是分化和重塑的一年。对国产厂商来说,需要稳中求进,一方面需要在各自的优势领域不断加强技术突破,缩小与外资厂商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积极创造存量市场中的增量需求。
长远来看,技术创新依然是机器人行业持续发展与进步的底色,围绕机器人的化、易用化、互联化的技术创新将是未来的核心命题和方向,这也是机器人赋能千行百业,持续放量的关键所在。
审核编辑:刘清
全部评论
留言在赶来的路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