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未来科技是交换机领域主要厂商及产品分类的梳理:一、头部厂商市场表现思科:2025年Q1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市场份额31.1%(营收36亿美元),长期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但市场份额同比下滑24%。Arista:2024年Q3市场份额13.6%,数据中心交换机收入占比超90%,同比增长18%。华为:中国市场数据中心交换机连续9年第一(31.6%份额),全球市场份额9.7%,2025年推出128×800G液冷盒式交换机。HPE:非数据中心交换机占比84.6%,2024年Q3市场份额5.3%,但收入同比下降36.4%。新华三:中国整体市占率32.4%,数据中心份额29%,2025年推出800G CPO硅光交换机。二、交换机分类体系(一)按应用场景划分园区交换机:部署于企业办公网络,支持VLAN划分和QoS管理。数据中心交换机:支持高密度端口(如800G/1.6T)、低延迟,CPO技术加速应用。(二)按网络层次划分接入交换机:连接终端设备,端口速率多为千兆/万兆。汇聚交换机:实现流量聚合,支持三层路由功能。核心交换机:背板带宽超1Tbps,如华为128×800G交换机。(三)按管理类型划分无管理型交换机:即插即用,适用于小型网络。Web管理型交换机:支持图形化配置界面。全管理交换机:支持CLI/SNMP协议,如HPE 1920S系列。(四)按技术参数划分速率:百兆/千兆/万兆/多速率(如锐捷200G/400G产品)。架构:盒式(如工业富联GB200机柜)、框式(支持模块化扩展)。网络层级:二层(基于MAC地址转发)、三层(支持IP路由)。三、技术趋势CPO技术:锐捷网络推出全球首款CPO数据中心交换机,光模块厂商加速布局。液冷散热:华为、工业富联推出液冷交换机适配高密度算力集群。高速率升级:800G交换机需求爆发,1.6T技术进入储备阶段。
原台积电的一大技术研发干将梁孟松,在2009年从台积电离职后,便去了韩国。当时,还有曾姓技术研发能人等一路追随着梁孟松,也去了韩国。梁孟松到了韩国,先是在旗下的成均馆大学任教,后来才正式加入三星。并且,梁孟松和曾姓员工等帮助三星成功研发出了先进的制程工艺。三星今天能在领域成为强者,诚然有着梁孟松的一大功劳。换言之,在制造领域,梁孟松也确实是一位难得的技术研发精英。更何况,梁孟松长期处在技术研发的第一线。
日前,来自中国***的时报就报道:那位追随梁孟松从台积电跳投到三星的曾姓员工,已经于2017年7月底在中芯国际报到。此消息在业界快速地传开后,不少的行业者就讨论起了这样的一个,即梁孟松是否会离开三星,回中国大陆,并到中芯国际任职?事实上,中芯国际目前正致力于研发14nm和7nm等更先进的制程工艺,若能得梁孟松的帮助,则有望取得技术大突破。甚至不排除这种可能,中芯国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中,成功研发出14nm工艺!不过,梁孟松想要加入中芯国际,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为,三星正在极力地阻止梁孟松跳投中芯国际。

近些年来,中国(大陆)正积极地引导各种资源来推动产业持续地,稳健地变大变强,芯片制造产业本是半导体产业的一部分,理当不能在现在和未来成为半导体产业的短板。在中国,中芯国际、华力微电子、台积电、联华电子、三星、格罗方德和等均建有自己的芯片制造工厂。然而,14nm和10nm等先进的制程工艺并不在中国。中芯国际虽然在中国是排名第一的芯片制造,但目前只有自研的28nm工艺基本算是达到了量产芯片的要求,后面还需对28nm工艺继续深入地探究,尤其是高端的28nm HKMG工艺。有一些行业者就此认为,在中国芯片制造产业中,中芯国际作为标杆型厂商,要想在芯片代工市场中获得越来越多的份额,最终和台积电、三星等处于行业的第一阵营,必须加速取得一个接一个的技术突破。而梁孟松等人则很可能是帮助中芯国际突破技术瓶颈的人。从2016年起,就有不止一家的媒体便时不时地报道有关梁孟松要跳投中芯国际的话题(或消息)。

电子时报称:梁孟松之所以迟迟不能加入到中芯国际,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三星从自身的利益考量,正在极力地阻止梁孟松回中芯国际。“业界认为,梁孟松和三星的合约在2017年到期,只要他愿意来,早来,晚来只是时间问题,但不少人希望他能立即加入,因为技术瓶颈对我们而言是如鲠在喉,必须尽快解决”。韩国有媒体近期也传出消息:梁孟松从2017年8月的第一个周便开始休长假。至于梁孟松休完长假后还会不会回到三?或者直接到中芯国际?或者在今后择期到中芯国际?“没有人能给出答案”。有知情者向***媒体透露,不论梁孟松是否会到中芯国际任职,梁孟松和中芯国际肯应该不只一次接触过,并且,梁孟松曾经向中芯国际表达了这么一个重要的意思,即梁孟松可以帮助中芯国际研发出先进的14nm工艺。
日前,中芯国际在2017年第2季度的业绩数据出炉。2017年第2季度,中芯国际取得营收7.51亿美元,取得的净利润0.36亿美元。从2015年第3季度到2017年第2季度,中芯国际的净利润率大致趋于下降。显然,中芯国际要在三、五年后实现年营收60亿美元的目标,眼下看来是面临着不小的压力。而中芯国际的前五大下游客户依次是、华为、、和。
全部评论
留言在赶来的路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