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始生成与能量来源

“桦加沙”于2025年9月21日8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其发展初期得益于高海温区(超过29℃)的持续能量供应,暖水层深厚,为台风增强提供了充沛的热力条件。
2. 结构强化与环流特点
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台风低层气流辐合强烈,高层辐散流出顺畅,上下对流活跃,内部结构迅速增强。
垂直风切变弱:生成区域垂直风切变较小,有利于台风暖心结构的维持,避免强度被削弱。
环流规模:云系直径超过1000公里,眼区清晰且形态完整,符合超强台风的典型特征。
3. 命名与移动路径
命名来源:“桦加沙”由菲律宾提供,意为“快速移动”,是2025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8个被命名的风暴。
路径引导:受副热带高压(副高)引导,台风以每小时15—20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巴士海峡后进入南海东北部。
4. 强度巅峰与对比
巅峰强度:9月22日中心最大风力达17级以上(62米/秒),中心气压910百帕,强度超过2018年台风“山竹”。
未受削弱:因未经过台湾岛或菲律宾吕宋岛高山地形,其强度得以保持,成为2025年西北太平洋最强台风。
5. 外部环境与冷空气结合
台风外围环流与南下冷空气结合,导致其影响范围扩大,不仅华南地区,连江苏、安徽等地也出现强降雨。
关键总结
“桦加沙”的生成是高海温、弱风切变、稳定环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快速增强和广阔环流使其成为2025年最具破坏力的台风之一。
全部评论
留言在赶来的路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