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稳西荡”格局下,为全球投资者重新审视中国资产创造了窗口期。

近期不少金融市场人士反映,过去数月国际资本或加速流向香港和内地市场。

这一现象折射出两大转势:一方面,国家经济韧性强、创新科技有突破、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持续深化,让国际投资者担心错失投资内地良机;另一方面,美国当局单边主义和政策不确定性,促使国际资金加速分散风险,增加在内地和香港市场的配置。东升西降的投资格局变化正逐步凸显。

2025年以来,中国资产迎来全面重估。

中国AI浪潮、政策红利接连催化,港股科技赛道更是风起云涌。

当美股科技巨头高位震荡之际,港股通科技板块作为“破局者”异军突起,以一场气势如虹的暴涨,向全球投资者展示了中国资产的韧性。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23日,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近一年以来涨幅达74.85%,大幅领先恒生科技(51.35%)、港股互联网(48.36%)、纳斯达克(8.13%)等同类指数。

港股科技指数成为全球投资者眼中“中国资产新叙事”的主要高地。

这场逆袭的背后,不仅是资金流动的短期博弈,更是中国科技产业的一次质变——从“模式创新”向“硬核突破”跃迁的价值重估。

随着国内以DeepSeek、元宝等AI大模型的技术突破、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港股科技的“内生增长极”被彻底激活。

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成为资金抢筹中国科技资产的重要通道之一。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3日,年内资金净流入达119.73亿元,最新规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208.13亿元。

以港股通科技30ETF为代表的资产备受资金青睐,其背后暗藏三大逻辑。

1. 天时:AI平权浪潮下的中国科技资产重估

美国在高利率的压制下,部分经济数据走弱,市场对衰退的担忧升温;叠加美国政府关税扰动和Deepseek冲击,美股科技巨头带头调整。

在此期间中国Deepseek横空出世,科技突围和极致性价比惊艳全球,可能全球一些资金对“美国例外论”的修正,带动中国科技资产重估。

此外,互联网大厂、机器人产业迎来重磅消息。

某互联网大厂宣布启动史上最大就业计划,三年内将新增较多实习岗位并加大转化录用。

中国电商App霸榜美国下载前3。据七麦数据,截至4月20日,美国App Store中免费购物软件下载量榜单前三名已经被中国电商平台“霸榜”。

4月19日,全球首个“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在京完赛,标志着人形机器人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展现了国产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控制、环境适应性和核心零部件可靠性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

今年以来,中美资产交易逻辑逆转,美国股跌债涨美元走弱,中国股涨债跌人民币小升,科技资产迎来全面重估。

外资更是纷纷看多中国资产,德银、贝莱德、高盛、美银、瑞银、汇丰、摩根士丹利等外资陆续喊话看好科技创新对中国资产的重估,建议做多中国股票。

硅谷知名风险投资家马克·安德森将DeepSeek定义为全球AI竞赛的“斯普特尼克时刻”,意在对西方产生的震撼效应。

在相关因素的催化下,全球投资者把目光聚焦在被严重低估的港股科技资产。

2. 地利:漫长调整后出现估值洼地!港股在全球资产中性价比突显

恒生科技指数从2021年初到2024年9月,经历了下跌,在港股上市的科技龙头企业长期估值受到压制。

因此,在年初这轮行情的初始阶段,港股相较于A股具备更大的估值修复空间。

同时,AI技术突破的科技核心资产在港股中权重较高,外资在港股的持仓比例也相对较高,使得港股受益更加明显。

经过漫长下跌后估值修复,外加本轮AI技术突破,进一步推动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0日,港股通科技指数PE(TTM)22.74倍,处于近5年13.37%分位数。从全球范围看,同期纳斯达克100指数为35.65倍,经过一波上涨后的港股通科技指数当下估值仍旧显著低于美国科技股。

3. 人和:南下与外资的“双向奔赴”

众所周知,香港作为离岸金融中心,是全球资本回流及配置中国权益资产更为便利的桥头堡。

在海外主要经济体启动降息周期及国内刺激政策扭转经济增长预期的双轮驱动下,港股市场的交易机制及流动性特征使其成为强势反弹阶段的投资优选之一。

EPFR数据显示,3月(2月27日至3月26日),全球资金加速净流入欧洲和中国市场。中国内地市场录得净流入18.6亿美元,为连续第二个月录得净流入,中国香港市场录得净流入35.3亿美元。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更是持续加大“扫货”港股力度。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3日,今年以来累计净买入6077.14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