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7 月 27 日顺利过聆讯,中慧生物 - B (02627)—— 这家专注于人用创新型疫苗研发与商业化的生物科技企业的港股 IPO 进程也来到了招股阶段。

中慧生物将在 7 月 31 日至 8 月 5 日招股,公司拟全球发售 3344.26 万股 H 股,其中香港发售占 10%,国际发售占 90%。每股发售股份 12.9 港元 - 15.5 港元。每手 200 股,预期 H 股将于 8 月 8 日 (星期五) 上午九时正,在联交所开始买卖。

智通财经 APP 了解到,此次中慧生物 IPO 获得了市场不少投资者关注,主要原因之一在于 IPO 保荐机构是以高胜率著称的中信证券以及近期保荐成绩亮眼的招银国际。然而,虽有保荐人光环,依旧难掩中慧生物短期的基本面短板,投资者还是难以 “闭眼打新”。

IPO 定价谨慎,缺乏明星基石背书

一般来说,新股发行过程中会设定发行价下限和发行价上限,发行价下限和上限的价格区间一般在 0%-30% 不等。数据显示,2024 年港股 IPO 新股招股价上限与下限的平均价差区间为 15.22%,但同比减少了 5.84 个百分点,整体呈收窄趋势。

相较之下,中慧生物此次的发行价区间在 12.9 港元 - 15.5 港元,上下限价差区间达到 20.16%,明显高于上述平均价差水平,而价格区间越大说明市场对其估值有较大争议,以致公司定价趋于谨慎。

另外,此次中慧生物 IPO 缺乏明星基石阵容也值得投资者注意。

近期以来,得益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市场机制优化以及企业与资金需求的有效对接,港股 IPO 热度居高不下。知名机构在港股 IPO 基石投资中的参与度显著提升。例如,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等龙头企业,均出现了知名投资机构云集的场景。然而,此次中慧生物基石投资者仅一家私募基金认购 21.27%,缺乏知名机构背书。

手握高端技术长投价值稳健,但短期缺点明显

招股书显示,公司研发管线共有 13 款产品,包括 1 款商业化疫苗产品、1 款处于 NDA (新药上市申请) 阶段的在研疫苗和 11 款处于临床及临床前开发阶段的在研疫苗。

其中,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 (慧尔康欣 ®) 是中慧生物唯一一款实现商业化的产品。中慧生物之所以能在手握商业化孤品情况下依旧立足于趋于内卷的国内疫苗市场,一大关键在于其具备差异化技术优势的高端疫苗产品路线。

中慧生物的核心品种慧尔康欣 ® 属于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与目前市场常见的裂解疫苗相比,亚单位疫苗更注重在病毒裂解后的进一步纯化,通过去除病毒内部蛋白,仅保留纯度较高的 HA 和 NA 抗体,确保安全性更好、不良反应风险更低。临床结果显示,中慧生物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的 H1N1、H3N2、BV 及 BY 病毒株的血清保护率分别为 96.56%、97.98%、89.41% 及 95.88%,均高于欧盟标准 70.0%。并且其安全性结果也优于裂解疫苗对照组。

该疫苗目前已于 2023 年实现商业化,在全国 30 个省份完成市场准入,并在地方采选中被超过 1100 家区县级疾控中心选用。

虽然这在一定程度说明该疫苗的疗效得到市场认可,但在市场竞品普遍价格在 100 元至 150 元之间情况下,高达 319 元 / 支的慧尔康欣 ® 依旧让中慧生物感受到了市场的 “寒意”。

近年来,国内自费流感疫苗市场萧条叠加内卷竞争,导致终端市场开始出现明显退货潮。招股书显示,2024 年,中慧生物退货负债高达 8470 万元,暗示公司存在的显著库存压力,利润侵蚀情况有待改善。

而除上述问题外,中慧生物也存在短期内收入单一性风险。目前公司 90% 以上收入依赖慧尔康欣 ®。并且,也存在一定的季节性放量不均的短板:根据招股书透露,中慧生物流感疫苗生产主要集中在 3-8 月,销售主要集中在 7-9 月,公司 2024 年 Q1 收入占比不足当年总营收的 0.2%。

不难看出,作为一个新股标的,中慧生物存在明显优缺点。一方面,公司拥有明星保荐光环 (近 2 年保荐项目中,中信证券保荐标的首日平均上涨率为 84.00%,招银国际为 72.72%); 但另一方面,公司短期基本面存在短板,亟待挖掘后续增长潜力,还需要成长时间来兑现估值。

因此,中慧生物或许只适合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进行博弈,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闭眼打新” 则存在不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