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天门计划”作为中航环球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主导的航空科幻IP,其核心定位是‌文化创意产品‌,而非实际军事科研项目。以下是关键分析:


一、官方定性:明确为科幻IP

南天门计划是否涉及军事技术?  第1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非军事项目‌


中航工业集团多次公开声明,该计划旨在通过科幻设定(如“鸾鸟”空天母舰、“白帝”战机)激发公众对航空文化的兴趣,类似“漫威宇宙”的虚构世界观构建‌。

2024年珠海航展展出的1:1模型仅为概念设计,未提供任何技术验证数据‌。


技术参数虚构性‌


如“鸾鸟”母舰的682米翼展、12万吨起飞重量等设定远超当前工程能力,其“力场驱动”“粒子加速炮”等技术属于科幻范畴‌。

二、虚实结合:部分技术灵感来源


与现有科研的关联性‌


部分装备设计(如“玄女”战机的变循环发动机、高超声速导弹)与真实科研方向(如中国在超燃冲压发动机领域的进展)存在概念重叠,但未证实直接关联‌。

“白帝”战机的气动外形(升力体布局)与现役战机(如苏-27)有相似性,但16马赫速度等参数仍属科幻设定‌。


战略威慑的潜在影响‌


美媒分析认为,该计划可能通过科幻叙事传递中国空天技术潜力,形成“战略迷惑”效应‌。

三、争议与边界

军事化联想‌:部分装备(如“承影”战术机甲)被解读为未来单兵作战系统的雏形,但官方未承认其军事用途‌。

技术预研争议‌:钍基熔盐堆、量子通信等真实技术被纳入科幻设定,可能模糊公众对科研进展的认知边界‌。

结论


“南天门计划”本质是文化IP,其军事技术关联性仅限于‌科幻设定对公众想象力的引导‌,而非实际研发项目。但需注意,部分技术概念可能间接反映中国空天领域的长期战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