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未来科技汽车对以下是2025年9月5日最新的汽车新闻与资讯摘要:一、新能源汽车动态比亚迪:8艘滚装船中已有7艘投入运营,1.6万元无人机上车,比亚迪大疆定义汽车移动终端新物种但未回应2025年销量目标从550万辆下调至460万辆的传闻。前8月累计销量约286.39万辆,同比增长23%。特斯拉: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提出由AI和机器人主导的“可持续富足”社会,Optimus人形机器人被定位为未来主力。文远知行:Robotaxi GXR在广州黄埔区开启24小时纯无人商业化运营,支持区域内任意点对点呼叫。二、新车发布与预售别克全新GL8陆尊:豪华新能源MPV上市,售价33.99万-39.99万元。帕里斯帝:开启预售,起售价29.38万元。吉利银河M9:1.6万元无人机上车,比亚迪大疆定义汽车移动终端新物种全球预售启动,定位中大型轿车。三、行业合作与技术进展禾赛科技:连续两年为Motional Robotaxi提供激光雷达,单车搭载4颗传感器。日产进出口:在广州成立新公司,注册资本10亿,业务涵盖汽车零配件进出口及技术服务。四、其他热点捷达品牌:新合资公司计划四季度成立,引入地方投资。岚图汽车:8月交付13505辆,同比增长119%。更多详细内容可参考各品牌官方发布或拜读权威汽车媒体。
3月2日,比亚迪与大疆在深圳联合发布全球首款量产车载无人机系统“灵鸢”,该系统快充版全套售价1.6万元,适配王朝、海洋、腾势及方程豹等品牌车型。而换电版则搭载于高端品牌仰望系列。作为首款搭载该系统的车型,无人机版同步上市,售价39.58万至42.38万元。
此次合作标志着车载无人机技术从“小众功能”向“大众标配”的转型,亦为智能汽车生态拓展了全新维度。“灵鸢”系统突破了传统车载无人机的功能叠加逻辑,通过整车集成设计实现车机深度协同。
比亚迪与大疆联合开发的车载伸缩停机坪方案,融合车身定位模块与4K高清摄像头,使无人机能够在车辆行驶中动态起降、一键返舱,并依托车身传感器实现随动跟拍。例如,用户在越野场景下触发“地形扫描”功能,无人机可自动升空生成前方路况三维地图;露营时,预设的30套拍摄模板可自动完成延时摄影或环绕跟拍,配合车载算法即时剪辑成片,解决传统拍摄中器材携带繁琐、后期耗时等痛点。
不仅如此,快充版支持收纳舱内30分钟补电至80%,换电版则通过模块化电池仓实现“即换即飞”,两种方案分别针对城市高频使用与长途越野场景,背后依托比亚迪的工业能力对大疆无人机技术进行车规级改造,确保高温、高湿、震动等复杂环境下的系统稳定性。
此次合作不仅停留在产品层面,更指向“智能车+”生态的构建。比亚迪以车辆为枢纽,将无人机从独立设备转化为与智驾系统、动力平台协同的“环境感知终端”。以无人机版为例,其融合华为乾崑智驾ADS 3.0系统后,无人机实时回传的画面可辅助车辆预判非视距路况;
在越野脱困时,空中视角能帮助系统更精准规划扭矩分配方案。这种跨界协同延伸至商业生态——比亚迪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无人机接口协议,支持接入地图导航、社交平台等应用。用户拍摄的素材可一键同步至短视频平台并生成“旅行轨迹”,保险公司亦可调用无人机数据用于事故快速勘查,技术价值从消费端向产业端渗透。
从行业视角看,“灵鸢”的发布可能成为车载无人机普及的关键转折点。此前该技术多作为百万级豪车选装配置,比亚迪凭借规模化生产将价格下探至主流市场,这一策略或引发多重连锁反应:普通用户得以低成本实现“行车创作”,推动影像记录从专业器材向车载智能终端迁移;物流、测绘等领域或出现定制化车机无人机解决方案,拓展技术应用场景;与此同时,车载无人机的耐候性标准、通信协议兼容性等问题,也将倒逼无人机产业与汽车供应链加速融合,催生新的技术标准与商业模式。
汽车网评:作为智能汽车演进的一次实验,“灵鸢”系统重新定义了车辆的属性边界。当无人机、智驾系统与其他智能硬件通过车辆深度联结,汽车不再仅是出行工具,而是进化为“移动终端母体”。这种转变既依赖硬件整合,更需企业打破行业壁垒构建开放生态。未来,随着更多科技企业加入“智能车+”阵营,出行体验的竞争或将超越参数配置,转向生态协同能力与场景创造力的较量。比亚迪与大疆的此次合作,或许正是这场变革的序章。
全部评论
留言在赶来的路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