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对2025年9月3日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的反应呈现复杂态势,主要聚焦以下方面:


一、军事威慑与战略焦虑

西方媒体对阅兵有何反应?  第1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装备技术突破引发关注‌

美媒重点报道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和无人机蜂群等装备,称其"可能改变西太平洋力量平衡",部分报道暗示中国正通过阅兵展示"第一岛链内反介入能力"。


历史叙事争议‌

BBC等媒体质疑中国"过度强调东方主战场贡献",但承认阅兵中11国反法西斯同盟旗帜的展示"有效对冲了西方历史话语权"。


二、舆论场域的分化反应


专业军事分析‌

德国《明镜》周刊指出中国单兵外骨骼系统"已领先北约现役装备代差",而《华尔街日报》则批评装备体系"缺乏实战检验数据"。


社交媒体对比效应‌

美国网友将中国阅兵与本国阅兵对比,称"美国陆军走出的是俘虏方阵步伐",相关话题在推特获得超200万次转发。


三、地缘政治解读


中俄联动信号‌

路透社分析认为,普京出席阅兵与中俄联合演习形成"战略呼应",可能影响美日同盟的军事部署。


台海议题关联‌

日本《产经新闻》将阅兵与福建舰入列关联,称"中国正构建对台军事优势的完整证据链"。


四、文化输出与软实力


纪律性展示的冲击‌

《纽约时报》承认女兵方队"通过社交媒体获得病毒式传播",其报道标题为《当中国用阅兵征服世界》。


国际青年群体反响‌

马来西亚华人网友"为祖国自豪"的评论在TikTok获赞超50万次,形成跨文化传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