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次deep research实测有效|报告质量差?这个prompt一劳永逸消灭“劣质信息”问题。
看到朋友在网上的分享:
用Deep Research 的时候就怕在研究来源中看到ZHIHU、SINA、CSDN 这样的网址,这简直就是报告结果的灾难!
垃圾进 垃圾出。。
在大模型还没有进化出反思修正和推理新知识能力的时候,务必屏蔽掉低质量信息源,AI无脑文越演越烈。
深以为然。
自从openai 在2月3号发布deep research,我已经用它做了 400次主题研究了,可以算比较重度使用了(全球范围每周有5亿人使用chatgpt,把deep research从发布第一天用爆到现在的,应该不多🤣)。
我也发现:deep research是最有生产力的agent应用,但最怕信息源出问题。
毕竟,garbage in,garbage out,DR 作为一个主题研究agent(专业agent,垂直领域,非通用agent),只是综合分析这些材料,暂时并不会批判性思考、修正信息源的错误、创造新知,所以无法解决信息源环节的问题。
解决方案
所以,我的DR prompt有一个 通用模块。在介绍完研究的what、context、和goal之后,加一个 general requirements。
一劳永逸解决deep research的 信息源质量难题,而且 报告质量大幅提升,长度甚至翻倍(另一朋友亲测后告诉我的)。
prompt如下:
**通用要求(general requirements)**
- **语言选择** 使用英文搜索,只采纳英文资料(因为互联网上英文资料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最好的),用中文撰写报告。
- **读者对象** 本报告面向普通读者(自我提升、终身学习、思维训练),并非面向学术研究;但内容上不排斥必要的学术概念和理论,一切以全面深入理解为标准;
- **报告长度** 请解读足够细致深入,长度上不封顶,一切以深入全面解读为基本目标。
- **参考资料** 请参考Wikipedia、相关书籍、学术和科普期刊网站、权威媒体和杂志刊物的网站;优先选择权威信息源;
- **可视化** 请按需在研究报告中采用表格、图表等可视化形式来辅助和促进理解;
传统文化主题研究
基本上,除非你的研究主题是传统文化,其他99%的研究项目,选择英文资料就够了。
全人类的互联网资料中,英文资料占55%以上,其他任何语种占比不超过5%。
而且英文资料是你大部分情况下不会自己去读、去整理的(🤣),有DR agent帮你综合处理、为你所用,刚刚好。
当然,你也可以指定中英文双语关键词都搜索一轮。修改第一句话即可:
语言选择 分别使用中文和英文关键词搜索资料,用中文撰写报告。
至于DR prompt的非通用模块,其实就是用自己的大白话,把主题研究说出来即可。
prompt需要知识管理
题外话:强烈建议你像我一样,对prompt进行基本的知识管理。
不论你是用logseq、obsidian,还是apple notes,重复使用的prompt要显性的管理起来,不要靠自己的脑子。
因为你需要迭代,优化,而且下次使用时要尽可能顺滑,难度和使用阻力要尽可能低。
我的deep research prompt就有这样一条笔记:
启示:关键是用起来
前面分享的只是deep research使用经验,是技巧层面的。要真正挖掘DR的价值,关键是实际用起来。
这些经验,也都是我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和积累出来的。
两天前,openai在一个月内再次提高deep research的限额,不止翻倍:
- plus的满血deep research 从每月10次提高到25次;
- pro的满血deep research,从每月120次提高到250次;
deep research是 可以有实际经济价值的,只要你提出有价值的研究主题。
挖掘deep research经济价值的关键,是多用。每天至少1次deep research,用起来!!!
文章来自于“Howie和小能熊”,作者“howie serious”。
全部评论
留言在赶来的路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