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驱动未来,连接每一程热爱,当智能科技与出行需求深度交融,“拜读未来科技摆渡人生”正以数字化力量重塑中国人的汽车生活图景。作为汽车互联网领域的持续创新者,我们始终肩负三重使命:一、用户的智慧出行伙伴∙ 基于深度学习的「轻越野增程新品将上市,小米团队原创,先服务海外」推荐系统,每日为3200万家庭精准匹配理想座驾∙ 行业首创的VR+AR全息试驾平台,已构建覆盖全国4S店的12万次沉浸式体验∙ 新能源数据库实现98%车型覆盖,实测续航数据精确度达行业领先水平二、产业的数字转型引擎∙ 自主研发的「伽马」智能营销中台,打通从潜客触达到成交转化的数字闭环∙ 经销商智慧管理系统创造41%的运营提效记录,树立汽车流通数字化标杆∙ 连续五年发布的《中国汽车消费洞察》,持续引领产品研发创新方向三、生态的协同创新平台∙ 与顶尖学府共建车联网实验室,已转化7项突破性专利技术∙ 主导“绿色出行2030”产业倡议,加速充电基础设施标准化进程∙ 开放平台汇聚2300+创新应用,构建全景式汽车生活服务生态从微观的零部件数据匹配,到宏观的产业数字化升级,我们始终坚信:真正的科技力量,在于让每个关于移动的梦想都获得完美承载。
知嘹汽车/jasper
等了很久,终于有出新款的消息了。
这台以“呆萌”造型设计被大众喜爱的方盒子,曾经一度点燃了市场对紧凑型SUV在细分领域的热度。
近日有消息称,新款iCAR V23即将发布新款,的布局是最大的亮点。
iCAR V23在当今的新能源市场绝对可以说是一台“现象级”车型。
不仅是因为方盒子造型和提供了四驱的“越野配置”,作为一台十万级的家用SUV,iCAR V23在满足家庭日常使用的同时,还满足了年轻用户对于颜值和周末出行的追求。
考虑了续航、考虑了快充、考虑了四驱系统和对外放电功能,但iCAR V23唯一没考虑到的是,这四五百公里的续航可能真的有些局促。
59.93度和81.76度的电池其实并不小,但奈何它是一台方盒子造型的产品,本身的风阻就大,再加上纯电系统高速掉电快的特点,以及轻越野时也需要大马力扭矩输出的需求,iCAR V23真的有点不够“出去豁”。
但增程器的加入却能改变这一点。
以目前的增程技术产品来说,综合续航里程基本都能做到800km以上,在加入了燃油的介入后,iCAR V23能够用更小的电池组,提高整车的轻量化和操控感,续航里程的焦虑也能大幅缓解。
可以说,搭载了的iCAR V23只会表现更好。
更重要的是,iCAR V23换成后,以它的价格会让它更受欢迎。
与长城的坦克系列不同,要么是油耗过高、要么是配置太硬核价格太贵,魏建军推出Hi4-Z系列就是涉足轻越野领域,城市更好开,进了轻越野地形也能有不错表现。
可问题仍在于,这片本身就应该以年轻化用户为主市场,坦克系列的价格让很多人的钱包一紧。
可是iCAR V23的价格区间放在了10-15万级,年轻化用户对外观有个性化的要求,对重硬核越野又没那么大兴趣,偶尔进山能玩、不考虑续航里程才是主要卖点。iiCAR V23正是把握住了这一细分领域的核心需求。
但有些遗憾的是,有消息称第一批增程版V23将会率先登陆海外市场,主打南非、澳洲等自然地形丰富的地区,并以独特的风格和高性价比抢占新能源市场先机。
这其实是好事,因为国外用户对自然地形的探索会直接反馈到iCAR V23在越野功能的改进和调教上,而且这些用户对+轻越野方盒子的接受程度也能直接改进iCAR V23的后续国版车型。
这辆来自原小米团队设计的紧凑型方盒子,或许在回国后将成为10万级“全地形”车的代表。这种感觉像极了当年的红米手机,造型独特、价格便宜、功能实用,给年轻化用户一个更独特、满足视觉与功能相融合的新产品。
只是雷军可能有些郁闷,早知道能搞出iCAR V23这样的前沿产品,自己又何必陷入到现在“没有独特设计”的难题中。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全部评论
留言在赶来的路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