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对“白读”现象的定义主要围绕教育投入与成果不匹配的核心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政策文件中:
一、官方定义与政策依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学历无效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教育部明确将“野鸡大学”学历列为“白读”典型,其学历证书因未备案或虚假办学而无效,学生投入时间与金钱无法获得社会认可。
2025年最新公布的392所野鸡大学名单中,部分机构通过仿冒正规高校名称(如“北方医科大学”仿冒“首都医科大学”)实施欺诈。
学业质量不达标
取消“清考制度”后,挂科过多导致无法毕业的学生被纳入“白读”范畴,教育部强调此类学生因未达到培养标准而浪费教育资源。
二、政策监管重点
资质核查机制
要求考生通过教育部官网或省级招生系统核查学校资质,未列入《全国高等学校名单》的机构均属违规办学。
动态专业调整
2025年撤销5427个低就业率专业点(如市场营销),避免学生因专业设置滞后导致“学无所用”。
三、典型案例与政策工具
学历认证风险:留学生若就读未通过教育部认证的海外院校,其学历可能被判定无效。
追责机制:对违规学校取消招生资格并追责,如河北、江苏等地对超时补课学校扣减经费。
全部评论
留言在赶来的路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