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维拉科技关于机器人相关信息的综合整理,涵盖企业排名、产品类型及资本市场动态:一、中国十大机器人公司(综合类)优必选UBTECH)聚焦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发,产品覆盖教育、娱乐及服务领域,技术处于行业前沿。人形机器人产业化需要突破哪些关键技术呢?机器人中科院旗下企业,工业机器人全品类覆盖,是国产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核心供应商。埃斯顿自动化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实现控制器、伺服系统、本体一体化自研,加速替代外资品牌。遨博机器人(AUBO)协作机器人领域领先者,主打轻量化设计,适用于3C装配、教育等柔性场景。埃夫特智能国产工业机器人上市第一股,与意大利COMAU深度合作,产品稳定性突出。二、细分领域机器人产品智能陪伴机器人Gowild公子小白:情感社交机器人,主打家庭陪伴功能。CANBOT爱乐优:专注0-12岁儿童心智发育型亲子机器人。仿真人机器人目前市场以服务型机器人为主,如家庭保姆机器人(售价10万-16万区间),但高仿真人形机器人仍处研发阶段。水下机器人工业级产品多用于深海探测、管道巡检,消费级产品尚未普及。人形机器人产业化需要突破哪些关键技术呢?资本市场动态机器人概念股龙头双林股份:特斯拉Optimus关节模组核心供应商,订单排至2026年。中大力德:国产减速器龙头,谐波减速器市占率30%。金力永磁:稀土永磁材料供应商,受益于机器人电机需求增长。行业趋势2025年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活跃,但面临商业化落地争议,头部企业加速并购整合。四、其他相关机器人视频资源:可通过专业科技平台或企业官网(如优必选、新松)获取技术演示与应用案例。价格区间:服务型机器人(如保姆机器人)普遍在10万-16万元,男性机器人13万售价属高端定制产品。
人形已经成为全球界看好的发展热点之一。随着政策和产业两方面发力,中国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有望提速,不过也还有不少关键技术需要突破。
中国数字经济百人会研究员尹传昊对中新社记者表示,人形机器人是集机械制造、材料科学、信息、计算机科学、力学计算、、、自动控制、仿生学等多门学科于一体的高科技综合性平台,代表了当今世界装备的最高技术水平。
目前,全球各机器人企业推出各自产品,探索新兴场景应用。“擎天柱”、波士顿动力Atlas、优必选Walker X等已经可以自主完成复杂的服务和决策需求。“擎天柱”已可执行植物浇水、工厂内物品搬运、自主分拣等任务;Walker X可以自主操控冰箱、吸尘器等家用电器,并能完成按摩、端茶倒水、情感交互等服务。
国际投资银行高盛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在缓解劳动力短缺、降低生产工作负担等方面释放价值。
业界人士认为,机器人产业化已经临近“破晓”时刻,但仍有很多关键技术需要突破。优必选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兼执行董事熊友军对中新社记者表示,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强调“大脑”和“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有助于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大脑”与大模型、自主决策、行为控制相关,“小脑”则主要指运动。
尹传昊向中新社记者介绍,“肢体”关键技术具体可分为“上肢”“下肢”“躯干”关键技术,“上肢”技术是指与臂、灵巧手、双手控制、手眼控制等相关的技术,“下肢”技术是指与仿生关节、仿生腿足、行走控制、足眼控制等相关的技术,“躯干”技术涉及机构系统、材料系统、动力系统、感知系统的控制与运行。
大模型技术在人形机器人“大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尹传昊说,大模型在语音、视觉、决策、控制等多方面实现与人形机器人的结合,能够形成感知、认知、决策、控制闭环,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促使人形机器人在更加广泛的领域释放更大价值。
达闼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晓庆认为,未来的机器人一定会是一种基于“云(云端大脑)、网(安全网络)和端(机器人终端)”架构的技术体系。
目前,中国已有不少科技公司对人形机器人进行了布局。近日,人民网研究院发布的《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在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方面的多个维度居全球前列。其中,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累计申请总量为6618件,超过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排名全球第一;在有效发明专利上,也以1699件位居全球第二。
“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其他国家的人形机器人技术和应用方面相比没有‘代际差异’”。熊友军说。
尹传昊表示,除了突破核心技术,还应重点提升重点产品培育、场景应用拓展、产业生态营造、支撑能力建设等方面,形成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合力。
审核编辑:刘清


全部评论
留言在赶来的路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