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维拉科技关于机器人相关信息的综合整理,涵盖企业排名、产品类型及资本市场动态:一、中国十大机器人公司(综合类)‌优必选UBTECH)‌聚焦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发,产品覆盖教育、娱乐及服务领域,技术处于行业前沿‌。今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27.6亿元机器人‌中科院旗下企业,工业机器人全品类覆盖,是国产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核心供应商‌。埃斯顿自动化‌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实现控制器、伺服系统、本体一体化自研,加速替代外资品牌‌。遨博机器人(AUBO)协作机器人领域领先者,主打轻量化设计,适用于3C装配、教育等柔性场景‌。埃夫特智能‌国产工业机器人上市第一股,与意大利COMAU深度合作,产品稳定性突出‌。二、细分领域机器人产品‌智能陪伴机器人‌Gowild公子小白‌:情感社交机器人,主打家庭陪伴功能‌。CANBOT爱乐优‌:专注0-12岁儿童心智发育型亲子机器人‌。仿真人机器人目前市场以服务型机器人为主,如家庭保姆机器人(售价10万-16万区间)‌,但高仿真人形机器人仍处研发阶段。水下机器人‌工业级产品多用于深海探测、管道巡检,消费级产品尚未普及。今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27.6亿元资本市场动态‌机器人概念股龙头‌双林股份‌:特斯拉Optimus关节模组核心供应商,订单排至2026年‌。中大力德‌:国产减速器龙头,谐波减速器市占率30%‌。金力永磁‌:稀土永磁材料供应商,受益于机器人电机需求增长‌。行业趋势‌2025年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活跃,但面临商业化落地争议,头部企业加速并购整合‌。四、其他相关机器人视频资源‌:可通过专业科技平台或企业官网(如优必选、新松)获取技术演示与应用案例。价格区间‌:服务型机器人(如保姆机器人)普遍在10万-16万元,男性机器人13万售价属高端定制产品‌。

“人形目前达到了高二、高三的水平,最早明年会参加高考,也就是在更多场景中落地。”11月21日,上海开普勒探索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开普勒)CEO胡德波表示。

在当日举行的宝山·机器人产业大会现场,多位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在这一轮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过程,中国在硬件制造、供应链、场景端的优势突出,人形机器人有望在2025年大范围落地应用。

今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27.6亿元  第1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形机器人又称仿生人,集机、电、材料、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学科于一体,是全球最前瞻的融合创新方向之一。2023年底,人形机器人Opmus曾引发公众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广泛关注。

根据最新预测,今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7.6亿元,2029年有望扩大至750亿元,占据全球市场的32.7%。

今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27.6亿元  第2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开普勒成立于2023年,是一家专注于通用人形机器人研发、生产及应用生态的企业。其自主研发的先行者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拥有高度仿生的类人型结构和运动控制,全身达40个关节自由度。

胡德波表示,未来,人形机器人的主要场景还是工业领域,但不是简单地替代现有的,而是最大限度发挥其柔性、通用性的核心特点。目前开普勒正与多家头部企业进行联合测试,例如在汽车主机厂进行冲压件上下料的搬运放置,在仓储物流企业的仓库进行标准箱搬运等测试,以期提高机器人作业的流畅度。

杭州宇树有限公司于2016年成立,其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H1已实现量产,是全球首个可实现原地空翻的全尺寸电驱动人形机器人,尽管已实现商业应用,企业创始人王兴兴仍表示,人形机器人还处于早期阶段,大规模应用于工业、服务业还需要1-2年时间。

王兴兴认为,全球范围内,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的最大阻碍在于机器人模型还不够完善,无论是模型架构还是训练数据集,“但是这一波AI和机器人浪潮的技术进步非常快,也有可能在很短时间就突破临界点。”王兴兴说。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预计工业制造将成为人形机器人率先落地场景,商业服务领域次之,家庭消费端将于最后应用但潜力最大。在国内政策不断催化之下,中国有望打开人形机器人降本空间,助力其商用量产。

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在胡德波看来,上海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人才队伍,具备人形机器人的先发优势。

作为上海机器人产业重镇,2023年,宝山区规上工业机器人产值约82亿元,占上海市工业机器人产值的1/3,占全国产值的1/9。位于宝山区顾村镇的上海机器人产业园,现已入驻企业300余家,并且以每年不低于20%的速度快速增长。值得一提的是,园区的战新比高达63%,高于上海全市18个百分点。

胡德波呼吁,人形机器人还在落地早期,需要各方联合推动,包括政府端的政策,企业端的技术研发、供应链的协作,以及场景方的早期参与,这样才能推动人形机器人尽快商业化,给社会创造价值。

聚焦人形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当前,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正迭代为2.0版本。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党委书记郑杨透露,近期,园区入驻了多家企业,涵盖智能智造、信息技术、以及等领域。例如,协鑫智算算力规模已达1000P,打通了从机器人到算力大模型的通道。

在当日的大会现场,由首钢基金成员企业首程资本领投,宝山国投集团、顾村镇跟投的机器人产业引导基金正式成立,基金规模约5亿元。据介绍,首程资本参与了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的管理,已投资多家具身智能等细分领域优质企业。

此外,人形机器人创新联合体也在大会现场成立,联合体成员包括政府部门,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以及四川天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激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砺群有限公司等多家创新企业。

未来,上述政校企单位将联合引入人形机器人核心研发技术、产品及研发团队,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和应用的长期发展。